欢迎访问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厂家-泰州市科拓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微信咨询
在线留言
全国服务热线:

0523-82256117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仪器仪表产业的概况及现状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报告大厅 浏览:1687 发布时间:2015-10-07 10:45:27


        一、仪器仪表产业概况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处于高速发展中,进出口逆差比较大,在整个机电行业内属于改制和转制进展比较快的行业,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已经转为民营,三资企业也非常活跃,国外许多著名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都在我国投资或者扩大生产。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还应关注以下情况

  首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仪器仪表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10~15年的差距。但在发展中国家行列,我国是仪器仪表行业最大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

  其次,我国的仪器仪表需求量很大,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三,目前,仪器仪表行业是直接与外商竞争的行业。外资在华已进入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以合资和技术输出为主,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合资转成控股为第二阶段,现在已进入到以独资和兼并我国优秀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第四,一些中低档产品已具有规模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国内普通数字万用表等产品的产量在  世界上占了很大的比重,家用电能表生产量占世界的 50%。目前,我国已成为电能表、显微镜、望远镜、温度 计、压力表、水表、煤气表、光学元件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集装箱检测设备等高档产品的出口也开始取得突破。

  二、仪器仪表技术现状概况

  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科研、生产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一般性需求,但是高端需要仍主要依赖进口。下面结合仪器仪表类别作详细分析。

  仪器仪表产品品种门类繁多,覆盖面很广。按照国家新的国民经济分类标准,仪器仪表产品有20小类,可归纳为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科学测试仪器、常用仪器仪表和专用仪器仪表等4大类。其中,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重大装备影响最大、代表行业水平的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主干现场仪表、关键精密测试仪器两大部分。

  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主干现场仪表:

  第一类,一般常用的测温、测压、流量、显示和控制调节仪表产品。此类产品以中低档居多,我国企业已有能力承担这类产品的改进提高和市场适应性研发。

  第二类,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引进技术并已国产化的产品。这类产品我国企业已掌握核心制造技术,能够稳定生产,产品也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国外新一代产品已经成熟并大量进入市场,因此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中小工程项目。

  第三类,我国自行研发的高中档产品,代表性产品如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和电磁流量计。这些产品的基本性能和功能已与国外产品接近,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不断上升。但应用对象仍以中小工程项目为主,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主要是非主要装置、非主要控制系统和非关键工位

  第四类,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主的大型工程项目采用的高中档产品。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项目采用三资企业生产和进口的产品,例如大型DCS系统、PLC、核电数字控制系统及仪表、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大压差/耐磨/耐冲击调节阀、质量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产品,以及用量少、技术难度大、专用性强的品种。

  仪器仪表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保持着均速增长发展,行业前景形势明朗,景气度高,被广泛看好。尤其是检测分析仪器和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等。

  我国仪器仪表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新发展等,呈现出新的布局特点和变化。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现场仪表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领域还相对薄弱,中高档仪器市场占有率较低,这是未来仪器仪表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

  就目前市场交易份额分析来看,占比重较高的仪器仪表细分产品,主要集中在检测设备、光学仪器、电能仪表、可变电阻器、驱动器、过滤器、换热器、显示器等领域。分析仪器和实验设备是目前应用需求最大的产品,尤其是在实验计量仪器仪表领域,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电工仪器仪表领域则目前处于微利状态,主要是由于行业内的产能过剩多引发。具体表现在对精密电表、便携式电表需求的萎缩,不过数字仪表、高技术含量产品需求相对还是较为明显,竞争优势也更大。未来电工仪器仪表市场需求将更多的集中于智能化、高科技化的新产品。

        本文由维科美拓:www.weikemeituo.com   www.vicometer.com 编辑,转载注明来源

Copyright©2015-2035 泰州市科拓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苏ICP备16054450号-3 XML

QQ咨询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咨询热线

5*8小时服务热线 0523-82256117

24小时服务热线 0523-82256117

微信咨询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关注公众号